近日,中共中央印发《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》,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。湖北襄阳四中校长李静表示,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、价值观与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期,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,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,开展党史教学,尤其是对中学生进行红色教育,传承红色基因,打好人生底色,正当其时,十分必要。
党史是青少年“三观”培育的重要载体。李静表示,一部建党史,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,就是一部砥砺前行的创业史,就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励志史。因此,党史教育对增强青年学生的认同感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,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,砥砺品行,塑造人格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学校是青少年“三观”培育的重要场所。李静介绍,襄阳四中历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,探索形成了“融研学”的教育模式,就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党史融合,与研究性学习、研学实践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相融合。以一个学年为例,三月开学第一课,学校从党史教育开始,致敬革命先烈;四月清明祭英烈,烈士塔扫墓,共铸中华魂;五月开展党史知识竞赛,“铭记英雄,收获感动”主题征文,重温红色经典;八月走进萧楚女纪念馆、襄阳市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,提高认知力;九月组织开讲“刘爷爷的故事”,邀请学校抗美援朝奖章获得者、离退休教师刘伯洪亲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经历……此外,学校还组建了襄阳市中小学第一支国旗护卫队,坚持举行每周一国旗下讲话,定期开办学生业余党校,将党史教育融入校本课程中,融入乡土教材中,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。
在李静看来,教师是青少年“三观”培育的重要队伍。襄阳四中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,有机融入党史教育,引导学生学党史,知党恩,跟党走。讲好党课。党委书记、校长等带头给学生讲党课,帮助学生增强共产主义信仰,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。讲透党史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各自的学科特点和优势,以学科教学为基本阵地,推动学生“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”。用活党史。团委、学工处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参观博物馆和英烈纪念馆,邀请老红军讲述革命历史,重走长征路或解放路,了解红色历史,踏寻红色足迹,传承红色基因,争做时代先锋。
多年来,襄阳四中输送的国防生、军事院校和公安院校等人才,得到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。学校先后被授予“空军招飞优质生源中学”“中国南航优质生源基地”与“湖北省国防生源基地”等称号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静 张锐)